结合“促惠上”活动,自2014年起,西青区实施千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实现1000家以上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截止目前,全区录入天津市万企转型升级信息平台企业共计1114家,审核通过已完成转型升级企业698家。今年1到6月份,审核通过已完成转型升级企业233家。
突出科技引领。积极加强与京津冀大院大所和重点高校的合作,西青区先后开展了“圆梦西青”“千人计划”专场对接、青年创业大赛等活动。与中科院金属所对接,为皆诚等大型钢材生产企业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对20家重点企业和用能大户开展免费管理咨询诊断,帮助制定发展路线图,开展节能审计审核,促进节能降耗。加快技改项目的实施,截止目前实施技改185项,计划总投资203亿元,预计全部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360亿元,新增利税35亿元。
完善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传统的手机、汽车零部件两大产业链,全区从事与手机零配件制造相关的规模企业发展到49家,汽车零部件规模企业发展到75家。积极打造新兴产业链,特别是以优瑞纳斯为龙头的液压产业链和以鑫宝龙电梯为龙头的电梯产业链,推进鑫宝龙电梯,利福特电梯部件、佳利电梯电机、华兴电机等企业增资扩产,产品互补对接,形成电梯产业发展链条。推动装备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今年3月份,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西青装备制造产业论坛。
发展电子商务。成立了西青电商基地,由中国网库牵头开展的“腾计划”工程,计划三年内在全区扶持1200家中小企业,培训3600名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卓尔电商城推出了“卓尔大讲堂”系列讲座,先后举办了两期,为众多商户提供了电子商务培训及服务,推动传统商贸业向电商业务转型。今年3月,“卓尔杯”天津市青年电商创业大赛正式启动,进一步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
淘汰落后产能。结合“四清一绿”和“建设美丽西青”行动,加大整治力度,今年西青区关停小五金污染企业20家,小化工污染企业12家。长城、三环、鑫阔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化工企业,目前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正在积极谋划企业转型升级。为进一步加大化工企业污染治理力度,今年4月,西青区制定了《西青区化工企业专项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计划通过关停搬迁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型升级一批、规范管理一批,对全区化工企业进行全面治理。
提升载体创新。围绕圣纳、凌奥、天科孚等企业,打造科技创新孵化转化基地。其中,圣纳科技公司占地面积8亩,入孵企业30多家,目前正在进行提升扩建,届时入孵企业将超过100家;凌奥创意产业园入孵企业125家,已成功孵化10家;天科孚科技企业孵化器入孵企业35家,已成功孵化2家;中北高科技产业园集聚中国网库等电商、手游企业50余家,引进了北斗导航应用、研发、运营企业20家;在建的学府慧谷科技园一期6万平方米厂房租售完成,入驻企业30余家;天安数码城、深福保二期建设和招商进度加快,引进了金汇能、帮帮科技、科博同创等一批“占地不多,贡献不小”的科技项目。
拓宽融资渠道。结合天津市各项扶持政策,西青区加大对企业转型升级的资金扶持,预计今年全区企业转型升级的资金扶持在1亿元以上。同时,紧密结合“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工作”,对转型升级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政策宣讲、金融产品介绍和融资知识培训。同时,鼓励区内金融机构对企业转型升级项目给予贷款政策倾斜。
在上半年千企转型升级行动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的基础上,今年下半年,西青区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实施技术改造、研究专精特新,开展管理咨询、延伸产业链,推动电子商务等措施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科技创新。整合科技扶持政策,加大对公共创新、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打造一批孵化器、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转化基地,加速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突出扶持重点。针对全年转型升级重点企业,引进专业咨询策划公司,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为企业制定发展路线图。对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努力提高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打造产业龙头。加快打造液压、电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精密机械等10个产业基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聚。
强化载体建设。引导和鼓励各工业园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基础配套,提升承载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加快自主创新示范区西青分园建设,打造产学研充分结合、科研成果加速转化的新平台。
加强金融扶持。积极利用好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杠杆作用,推进融资对接的常态化、精细化,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转型升级融资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