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房地产才能拉动中国经济
新闻来源:http://www.hengdadichan.com 2009-02-06
中国经济很大的问题将出现在消费领域,紧缩是目前最大的难题。很多方面传来的消息是对经济形势的恢复没有信心,直接导致的是紧缩消费,朴素但是糊涂的一招。 在诸多利好出尽的股市,依然没有摆脱颓势,而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4%。这一数据创下22个月的新低,同时也是连续第7个月下行。而12月15日公布的数字,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远低于上月的8.2%,比上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再创2001年末以来新低。工业增加值持续回落,外需加速恶化影响最为明显。11月,出口同比增长-2.2%,是2002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内需不足也促使工业增加值继续回落。 房地产市场状况是构成内需放慢的主要原因,其中商品房空置率比10月上升2.2个百分点。诸多数字决定了楼市政策的继续加大是势在必行的,因为目前也只有房地产行业的回暖,能够立杆见影的影响经济增速回暖。 房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由于观望而引致的开工不足、土地流拍,建筑企业、钢铁企业等到等直接受到影响,相关行业全面减速,解决的办法绝不是降价以求楼市的回暖,对于房企来说,持续一年的楼市低成交以及成本的不可逆,上述选择是很自然的。而有的学者声称:现在钢材价格低廉,所以建筑成本是下降趋势,这是没有道理的。正因为开工停滞,才导致钢价的大幅走跌,楼市成交量上不去的话,再低的建筑成本也是枉然,而一旦开工得以恢复,钢材价格可以迅速回暖。不是不存在资金流充裕的企业囤积低价钢材的可能,但是钢材价格和水泥价格会因为开工恢复而上扬。 低价格只能导致停产限产,企业是要吃饭的,企业员工更要吃饱,而恶性的价格竞争对一个行业的伤害是巨大的。基本建设相关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的就业形势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下滑,势必影响这些人群的消费水平,也势必传导下去,影响这个经济增速。不许别人赚钱,你又去赚谁的钱?这是基本经济学法则。 我们最大的误区在于认为可以短期内解决全部居住问题,全部产权房问题,把房价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直接挂钩,所谓房价收入比。我们的富裕程度到底有多高?中国收入的不透明,如果仅凭调查统计的数字作为收入水平的依据,那就不能解释07年所出现的抢购现象。 我有一个确凿的07年统计数字:某省会城市07年建筑业平均工资800元,房地产行业平均工资700元,这样的统计数字作为我们衡量房价高与低的依据,正是我们的调控背离市场的根本原因。 我们的市场化之路是用少部分人的消费去实现百姓的居住梦想,而巨大的住房拥有率(有数字显示:住房城乡拥有率达到82%,更有数字说明是95%),基本居住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居住的改善,不在于解决基本居住水平。 眼睛盯着政府福利分房的某些人群,是代表不了民意的。中国的房地产发展主要要解决的是居住水平低下的现状,改善性需求是市场根本。 重要支柱产业的定位也表明了中央高层的清醒认识,房地产行业影响全国经济大势的思维已经很清晰了,商品房与保障房的分开就是明证。实现保障住房,商品房发展是基础,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局只有通过土地财政的恢复来解决,在财政全面下滑的情况下,保障住房的实现极为艰难,仅仅停留在计划阶段的保障住房,最大目标是争取实现,但目前看来几无可能。这不是口号可以代表的。个别一线城市的财政状况绝对代表不了全国的情况,而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的财政集体遇冷,土地流拍全国一体,只能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举债来实现保障房的梦想,这无疑又陷入了悖论。 只有房企的信心恢复才能解决行业资金的问题,迅速恢复建设绝对不是降价可以解决的,房企也是企业,面临一年多的持续观望,很必然的选择是停工或者远离房地产行业,资金的转移势必造成土地流拍,造成地方财政的趋紧,房地产市场全面萎缩再所难免,相关行业也将继续萧条,这是真实的推理,任何理想化的认为依靠经济结构的调整解决目前困境,无异于痴人说梦。 我们重要的是眼前问题,而不是在危机的情况下解决什么经济结构的问题!连饭都吃不上,何来的理想化? 降价出逃引致的是行业企业的大逃亡,这是极端有害的,害得一定是中国经济的全面增长,这是目前最该警醒的。舆论要引导消费,而不是恶意唱衰,更有甚者,全面唱衰中国股市、楼市和经济全局,如此言论是什么目的?需要我们的领导层予以注意,甚至应该采用非常手段。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无疑是准确认识我们的经济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全民族的信心来解决眼前经济困局,这是压倒一切的大事。 更有利于房地产市场恢复的政策是必须的,房地产行业是真实拉动整个中国经济的辕马。
未经天津厂房网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作品